入伍訓作息
前情提要
通常入伍訓為八週,國醫的入伍生第一週就在國醫訓練,這週又名為「調適教育」,是入伍生最快樂的時光,此時接訓的幹部都是國醫的學長姐;但第二週開始就會到高雄陸軍官校(aka 地獄)受訓,國醫的學長姐常常會藉機恐嚇入伍生,講述在陸官的真人真事,輕則兩人一起洗澡只有三分鐘、盥洗完全員去跑操場,重則立正站到腳指甲脫落、舉手舉槍舉到右手爛掉、下雨天穿雨衣戴頭盔揹槍跑步,導致外面下大雨、裡面下小雨......
然而我們這屆比較特殊,因為疫情的緣故,入伍訓拆成兩個階段,第一階段是八月的三週,完全都在國醫受訓,第二階段則是隔年一月的四週,在陸軍官校舉行。
第一天
報到→理髮→領裝備→午餐→入寢室→集合→晚餐→盥洗→晚點名→熄燈
第一天是報到日,會依入伍生來自的地區決定報到時間,與我同寢、來自臺北的室友早上十點就到了,家住高雄的人則是下午三點才進入寢室。完成報到手續後隨即就會被帶去理髮,男生理光頭、女生的頭髮也是短到慘不忍睹。
緊接著就開始套量衣服尺寸,領取迷彩服、靴子、運動鞋、黃埔大包包,這個階段一定要聽從幹部指示,有問題即時勇敢發問,因為所有領到的裝備日後都會用到,缺裝備、數量不對,必定會被電得很慘,此外套量尺寸所寫下的紀錄也一定要留著,補發裝備時會用上。
好不容易領完裝備,先到的入伍生被帶去學生餐廳吃午餐,這時嚴格來說入伍訓還沒正式開始,所以幹部不會電人,大家吃飯都很隨興(關於入伍訓的用餐禮儀,我們之後再專門製作一個視頻為各位講解)。有趣的是,吃完飯後我盯著對面的人發呆了很久,才突然驚覺坐在對面、面目清秀的男生其實是個女孩子,其頭髮慘烈程度可見一斑。
好不容易進到寢室,先到的人會有一段空閒時間,這時最好先將軍靴上的拉鍊盤綁好,然後盤點裝備、內務,整理一下心情,因為這是入伍生最後的快樂時光了。
下午四點所有人都到齊了,於是入伍訓正式開始。所有人著迷彩內衣、運動褲在宿舍外頭集合,幹部開始教基本動作、順便電電入伍生,此時相信大多數人會感受到心理壓力,這也是未來三週必須學會調適的重要課題。
晚餐後回到宿舍,入伍生可以進行大盥洗、小盥洗、運氣好會有較長的使用手機時間,但手機僅能用來聯絡家人,我在第一天與父母說話時忍不住哭了,相信很多人也經歷過這個時期。九點整會進行晚點名、唱軍歌,睡前會再次到走廊集合,喝水適量後,九點半熄燈,通常第一天就寢後大家都睡不著,這很正常,緊張、不安、寂寞等各種晦暗的情緒會盤踞在你的腦海中。
第二天
起床→早點名→早餐→上午操練→午餐→排演→校長致詞→晚餐→盥洗→晚點名→熄燈
五點半時班長會在宿舍走廊大叫起床,命令大家帶著水壺於走廊集合,喝水適量後才能開始早晨的小盥洗。早點名與晚點名的程序基本相同,集合完畢即前往餐廳用餐。
上午,入伍生必須換上全套迷彩服,班長會開始基本教練,像是部隊集合、中央伍看齊、口報詞念法、如何報備等,通常這種戶外操課都很無腦,一個口令一個動作。
午餐後入伍生分流進入演講廳,日後聽課也多是在這間教室。下午查校長與政戰主任會進行新生歡迎致詞,儘管因為疫情得用視訊進行,大部隊還是必須進行事前演習,熟悉整個流程。
整個致詞過程其實極為漫長,也是我第一次(但不是最後一次)後悔自己沒帶魔鬼氈,校長本身也是軍費醫學系的學長,他在致詞中回顧了自己的軍醫生涯,從一個小入伍生、醫學生、實習醫生、赴美進修、成為泌尿外科權威、到回母校服務,在此我簡短整理出三個重點:
- 國防醫學院在醫學方面的實力不容質疑,有熱忱的人必定能滿載而歸。
- 儘管國防醫學院已經是三軍九校中最自由的一所,它仍然是一所軍校,不要妄想能改變這裡的制度。
- 國防醫學院以培養軍醫為主要目標,倘若只是抱持著拿到醫生執照就遠走高飛的心態,你不適合這裡。
第三天
起床→早點名→早餐→換迷彩服→前往衛校受訓→回學校午餐→操練基本動作→晚餐→盥洗→晚點名→熄燈
衛勤中心,又稱衛校,是一所位於國防醫學院附近的軍方設施,我們在換裝完後由後門出校園,步行前往。特地前往衛校是為了上有關槍枝的課程,而附近只有衛校有真槍可以操作演練。
當天天氣炎熱,加上我們全都穿著全套迷彩服,所有人都是汗流浹背的狀態。但帶隊班長們其實比入伍生還要辛苦,因為他們要負責搬運真槍(揹過的人都知道,T65K2步槍很重),還要教入伍生如何拆解槍枝。
我們本來以為當天會有打靶練習,但沒想到實際上只是進行槍枝結構介紹。大家被帶到衛校的禮堂(還有冷氣),一班一班輪流上前聽班長隊長解釋,其餘時間都在發呆、努力不讓自己睡著(所以說隨身帶筆記本真的很重要)。後來我們有聽班長說,槍枝介紹通常是不會安排在第一週的,提前教是因為隊長擔心這屆入伍生在陸官沒時間好好學,這個消息也再次驗證我對於第一週入伍訓的看法:在國醫的調適教育就是為了幫入伍生撐過下陸官。
下午又回到演講廳進行基本教練,本日進度包含立正、稍息、敬禮、舉手,到最後大家的右手都舉到發抖。
第四天
上午的課程是由一位教官進行,有關士兵布陣、打信號的手勢,此時筆記本再度派上用場,而我又開始後悔沒帶魔鬼氈(這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)。下午則是觀看莒光園地和寫大兵日記(要交給班長改的一本日記,與前面提到的筆記本不同),影片內容先是介紹813空軍節的由來,接著訪問參與疫情消毒的化學兵。我本來以為會很無趣,但經過四天的入伍洗禮,每天確診人數的新聞都沒時間看,居然連莒光園地都能看得津津有味,也算是軍中另類的樂趣。
下午四點本來預定為體育課,教官要求每位入伍生完成三組操課(共計2400m慢跑+90個伏地挺身+90個足部深蹲),但因下起傾盆大雨,入伍生們逃過一劫,體育課取消。
行筆至此,不得不介紹軍歌與答數,兩者都是部隊行軍時對腳步用的口令,往往在空堂與休息時間,幹部都會教唱軍歌。入伍生要學的軍歌約有二十首,包括經典的陸軍官校校歌、陸軍軍歌、黃埔軍魂、東南苦行山等;答數則有四種,答數、長答數、精神答數(雄壯威武嚴肅剛直......)、相對答數。軍歌記不起來沒關係,大家一起唱容易蒙混過去,但答數務必記清楚,行軍時放炮是很明顯的。
第五天
早上的課程是軍法紀教育,教官依序播放性平、毒品、逃兵、1985申訴專線等四個宣導影片,並且穿插教官自己在軍中的所見所聞,整體來說氛圍是輕鬆的。下午時我們兩個班不知為何被命令去搬槍,由於下雨,入伍生們帶起小帽、穿上大雨衣、雙手持槍,彷彿Taika Waitit電影中戲謔版的納粹黨衛軍。
晚間我的室友提及一件軼事,他因為生病而去三總轉診,同行有個轉診身心科的女生,這個女孩成績很好,錄取了北醫公費和國防醫自費,然而在入伍訓感到壓力極大,她睡不著也吃不下,面臨崩潰邊緣。她忍不住與我的室友訴苦,說自己受不了這裡的環境,想要申請退訓去念公費,這個故事讓同寢的人都瞠目結舌。
第六天
細數我目前約十九年的人生,如果說只能選出一個影響日後甚鉅的一天,我相信就是這天。
假日是不需穿迷彩服的,入伍生全天都著迷彩內衣行動。上午似乎沒有既定行程,發裝備、收錢、練軍歌。下午則是輕鬆的體能訓練,教官人很和善。
在經過與家人漫長的討論後,我在晚間向班長提出退訓的申請,班長人很和善,特意在熄燈後找我談談,我們於是卸下班長與入伍生的頭銜,在交誼廳暢聊。班長尊重我的選擇,也了解我對於軍費制度的疑慮,然後跟我分享他自己同樣作為醫學系軍費生的心路歷程,他對於生物很興趣,在學重考一年後上了國防醫軍費,本來也很不甘心,然而在學重考一年後還是失敗告終,至此他才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,發現國防醫給予學生的資源其實很多,撇開軍餉,每個學生都有到歐美名校參訪的機會。當然,畢業後十四年的綁約他尚未經歷,所以也無法保證會遇到甚麼樣的事。
最後,班長幫我提出退訓申請,由於時為假日,退訓的確切日期尚未確定
第七天
早餐前排長帶隊跑了1200m,同時我藉著最後機會好好注視這所學校。早上時中隊長來巡視,順便輔導我們的心情,令人意外的是,他並沒有奉勸大家撐下去,反而是鼓勵不適應的人盡早退出,畢竟待得越久、離開的代價就越龐大。中隊長離開後,我們唱了將近兩個小時的軍歌,不只是入伍生聲音沙啞,教唱的幹部也累了,於是一直到下午,我們連續撥放了兩部電影,1985的《捍衛戰士》與《聽說桐島退社了》。
四點時我們前往操場,那裏傳來入伍以來一直稀少的歡笑聲,原來是幹部們幫入伍生舉行的大隊接力,作為一週結束的娛樂節目。看到平常畏如鬼神的幹部們恢復愛玩的大學生本性,真的很不習慣,這樣輕鬆的氛圍一直持續到晚上,連平常火力最兇猛的晚餐時間,都不見幹部集體咆哮一位入伍生(那畫面近似把肉丟進一群野狗當中)。